人民日报 | 作者 李瑞涛 翔安
制图:沉一岭
全民健身热潮风起云涌,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对于越来越多的人来说,业余时间跑步和举重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依托五金、纺织等传统加工业麻将胡了2游戏入口,做大做强健身器材产业。
宁晋聚集2000多家健身器材企业,占国内商用健身器材70%,产品销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2年,当地健身器材行业总产值约87.6亿元,同比增长6.2%。
这里的健身器材行业发展如何,有哪些新趋势? 近日,记者走进小镇一探究竟。
从小到大——
小作坊开始形成全链条优势
铁块碰撞的叮当声和机器运转的咔哒声组成了一首交响乐。 山东天展健身器材有限公司车间生产线上,机器人双手挥舞pg电子模拟器,夹钳如手指,零件一一焊接,焊花飞溅。 经过组装、测试等工序,传送带将一台又一台全新的跑步机送来。
该公司总经理赵自力表示:“我们专注于有氧、力量等健身器材,每天的生产能力接近500台。生产计划预计到8月份,将生产近26000台设备。” ”。
“十五年前,工厂还在一个小农家院里。” 赵子力回忆,“当时县里有几家健身器材公司生意不错,很多人效仿他们,办起了小作坊。”
赵子立的生意是从自家的小院做起的,越做越大。 他在城镇租用土地,招募人员,扩建工厂。 大大小小的企业租赁土地总计达2万多平方米。 问题出现了:“一个顾客带着大单过来,一看是个小作坊,就转身离开了。”
这也是整个宁津健身器材行业面临的问题。 “当时全县以小企业、小作坊为主,工厂分散简陋,生产经营不规范,质量监管难度大。” 宁晋县健身器材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张彦民表示,该县一次又一次召开座谈会。 最后一致认为,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走集约化、规模化道路。
宁津县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健身器材产业园,已有多家健身器材企业入驻。 赵子力还把自己的公司搬进了整洁漂亮的白色工厂,引进了自动化生产设备。
“集中生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管理更加规范,实行一线监管,产品质量也提高了。” 赵自力说,“现在客商回来看到工厂干净整洁,合作意愿也增强了。”
近年来,宁津县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引导五金机械加工、模具制造等相关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了从材料供应、研发制造到营销的全产业链和售后服务。
“以前,要到外城去买材料和零件。跑步机的钢管占重量的50%以上,一天要几十吨。在青岛买,仅运输成本就在每吨150元左右。” 赵自立说,“产业集聚后,钢管合作伙伴距离我们一公里,价格实惠,节省了运输成本。”
“从家庭作坊到规模化生产,我们用了20年的时间,逐步构建了专业分工、产业协作、集群发展的格局。” 张彦民表示,宁晋县入选2022年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
从大到强——
加强研发创新,开拓高端市场
在山东麦宝和健身器材有限公司展厅,记者坐在力量训练机上,指尖在电子屏幕上轻轻滑动。 随着“嗡”的一声,座椅缓缓升起,力量训练机开始自动调节重量。
“健身器材有一个智能‘大脑’,用手机扫码并填写信息,就可以定制个性化的锻炼计划。当你再次使用时,可以通过扫码自动调整。” 公司总经理刘新利表示,通过智能科技,麦宝和近年来诞生了很多“网红产品”。
宁津县健身器材产业起步之初,麦宝和建厂。 从一开始靠贴牌,到后来打造品牌,麦宝和在行业“站稳了脚跟”。 “然而,随着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相互竞争的厂家,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日渐薄薄。” 刘新丽说道。
如何重新获得竞争优势? “国际健身器材展上琳琅满目的器材让人大开眼界。” 刘新丽说道。 回来的路上,大家互相交谈,最后得出结论:努力实现生产智能化,增强设备的耐用性,让设备更耐用。 消费者爱上运动和科学运动。
“技术研发必须靠人才来支撑,在一个小县城,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我之前雇佣了一个人,但只三个月他就走了。” 刘新丽说:“我担心县里‘有困难’。”
宁晋县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建立产学研基地,邀请专家来厂指导。 “前不久,我们设计了一款高端跑步机,县里帮我们与上海大学对接,专家们懂人体工程学,有大量的实验数据支持。我们的设备可以提高肌肉锻炼的准确性。”刘新丽说道。
“引进人才很难,所以我们带领企业走出国门,在北京、深圳等地建立研发中心,依托当地资源开展技术攻关。” 张彦民介绍说,麦宝和的研发中心建在深圳,已开发出20多个产品。 系列、400多个品种的商用健身器材产品。
看宁晋,中小企业还是不少,以贴牌、代工为主,整体水平处于中低端。 “如何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中小企业‘跳起来’?” 张彦民介绍,去年,该县成立了健身器材行业协会,由麦宝和、宝德隆等几家大型企业牵头。 它不仅制定了生产标准,还建立了技术联盟。
成立仅几年的山东正道健身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段铁民对技术联盟的优势深感感动。 他说:“遇到研发问题,开会、提问、聊天,然后去别人的工厂,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有指导,我们也会努力创新,迎头赶上!”
从实力到卓越——
拓展应用场景激发“体育+”新动能
循着山东宝德隆健身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世晶的脚步,记者来到了一台“特别”的跑步机:两侧扶手较长,上面缠绕着吊带和牵引绳; 触摸屏幕,机器慢慢启动,慢。
“一小时跑50米,你必须等待空档才能抬起和放下脚。” 赵世晶演示道,“这是为偏瘫患者‘量身定做’的,缓慢、温和的被动训练,有利于下肢功能的恢复。” ”
健身器材公司为何涉足康复医学领域? 多年前,博德伦面临行业竞争,转型势在必行,管理层便出去“吸取经验”。
“有一次在与专家聊天时,我们了解到有康复需求的老年人数量逐年增加。 这群人运动起来很困难,甚至只能活动手指、翻身。” 赵士敬说:“我当时听了心里不太舒服,但也受到启发。 :能否利用智能制造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健身器材? ”
几年来,总投资10.8亿元的新工业园已成功启动,占地360余亩。 博德伦先后推出腿部屈伸机、推胸机等6款康复医疗运动器材,共获得17项专利。
从健身到健康,“运动+康复”的发展思路给了行业新的启示——
“发展至今,健身器材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要想‘更上一层楼’,必须寻求新的突破,向医疗康复、体育竞技、智能健身等领域拓展。”体育等产业融合,与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张彦民说。
如今,一批健身器材企业开始试水“运动+”,拓展产品应用场景。 走一圈宁晋,医院、酒店、景区、美食街里,健身器材随处可见,公益性群众体育赛事也不少。 张彦民表示pg棋牌软件平台,“我们希望通过更多场景的开发,推动产业升级,帮助解决老百姓‘去哪儿健身’的问题,将全民健身深入推进。”
“拓展场景的本质是通过设备为客户提供一种服务,无论‘+’怎么用,服务都必须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 当地一家健身器材公司负责人周粤明表示,“顾客满意了,就是最大的品牌。”